景美木柵深坑仔老街冷眼旁觀單車騎旅


景美.木柵.深坑隸屬於景美溪流域,藉由景美溪自行車道很方便,老街風華傳承以深坑仔老街最成功,傳統古味市集以景美老街為代表,我用單車冷眼旁觀老街風華文史.
 ..................................................................................................................

永和出發走新店溪左岸路線來到秀朗橋,昔日中和八景之尖山晚渡.福和鐘聲.壁湖怪石.員山遠眺意象在這裡重新呈現.




秀朗橋上景美溪端天際線已被十四張捷運和安坑輕軌所取代,下橋後為新店溪右岸起始點可以眺望對岸具史前文史遺跡尖山景色.


後從大鵬2號水門切入景美溪右岸路線,看見堤岸牆有過往萬新鐵道蒸汽火車和瑠公圳地圖,見證景美過往一段歷史遺痕.



景美歷史就由景美橋做為開端,第一代景美橋是木枧橋建於1762年,傳承至今為第四代鋼拱橋,已有257年歷史.

景美橋口景美國小圍牆旁有座開道碑,紀錄木柵路開通和填平舊瑠公圳一段歷史,古碑由清朝末代舉人高選鋒所撰文.深坑廳長正六位勳五等丹野英清篆額.明治四十二年(1909)立.

我由許泉興大樓切入景美街,這棟大樓前身是許能才故居,這人為日治時期文山首富,1926年興建精緻美麗現代化二層洋樓建築,1982年因道路開闢歷經四次拆除成危樓,荒廢20年後才全部拆除改建大樓,這棟大樓曾得台灣建築金質獎.

景美街仍留有些許亭仔腳厝屋,老街傳統市集仍然很熱絡,所隱藏美食是饕客最愛,我騎單車不方便享受美食,就冷眼看看周遭歷史.



景美老街中集應廟源自清朝咸豐十年(1860),在景美國小南側位置建廟,後因風水和年久失修於1867年(清同治六年)遷於景美下街現址,這廟是三級古蹟,廟前紅色木柵欄設計是清朝廟宇特色.

景美集應廟石雕.柱子多為大正甲子年(十三年)古物,尤其一對石獅子相傳是建廟古物,我看到戰後修正過民國已經改回日治時期大正年間,已經符合歷史紀錄,




景美集應廟為高姓宗族單姓所建,為供俸保儀尊王廟宇,廟內威震東瀛和太平世澤匾額,前者為大正十三,後者是清朝同治六年古物.


集應廟兩側護龍廊道雖窄小但仍留存古味,廟對面還有座戲台為1959年所建,廣場與老街市集已有隔離不像以往雜亂.

景美仙跡岩我經常去爬山,山腹層層堆疊建築就是早年台灣外來移民生活縮影,目前台北都會這種特色景觀逐漸消失,在老外眼中台北建設頗為落後,這就是都更腳步太慢,但也正是台灣特色.


世新大學旁護牆上有座不知名小廟?牆上也已經彩繪,溝子口天主堂今天有禮拜,我還去水尾福德宮舊廟,這廟源於1794年,以前這裡有台北最早古圳薛裡霧圳.





木柵路國家發展研究院前身是革命實踐研究院,是蔣中正成立於1949年,馬英九後來將這裡土地賣給建商掀起國發會弊案,戰後這塊土地被政府強制徵收問題目前仍續觀察演變狀態.

加油站旁木柵福德宮源自乾隆六年(1741), 此廟龍虎石雕立體呈現,石雕.龍柱和屋簷腳趾陶雕塑就像大廟般情景,另外還有座戲台,可見這老廟在信徒地位十分崇高.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木柵文山教會成立於1898年,旁邊傳統市集很熱鬧,文山公園內有畜魂碑和忠魂碑,我看見松鼠一直注視我.



木柵國小創於1906年,當時創校名字為景尾公學校內湖分校,1911年更名為木柵公學校,很難得在校門口看到木柵公學校這個老校名.


我在萬壽橋看風景後騎往動物園,中途看到高姓祠堂開放時間是每個禮拜二,這裡早年地名是頭廷魁,當年因為動物園從圓山遷來所以遷村,曾引起不少紛爭.


動物園水舞隨音樂起舞,我幸運當場見證,我去貓纜下頭廷魁福德宮看看,動物園今天很熱鬧,我去看大象和長頸鹿雕像,附近焚化場長頸鹿大煙囪已經彩繪完成.






魚衡仔福德宮以前是魚衡仔聚落所在,過往這裡有文和煤礦,此礦營運時期為1949-1968年,魚衡仔聚落後來遷村成為國道公路警察第六分隊等單位所用,魚衡仔名字就是築壩捕魚含意.


文山路三段天龍宮位於公館後路口,這公館後可不是台北公館後面,天隆宮主祀普濟大師,人稱黃水車,這廟主神為清光緒末年萬順大坑鍾老先生所贈,後於1946年現址建廟,


天龍宮特色是廟內有磁磚畫作,宮前廣場可眺望風景,如延續道路末端可銜接炮仔崙古道,這廟頗為寧靜.


後由黃氏潤德居古厝進入深坑仔老街,此厝為大正九年(1920)所建,感覺房子比周遭略低,這屋特色為正廳門聯是石雕,這樣可以省錢不用每年都貼門聯,老街前還看見一座古墓.

深坑橋碑立於中正橋頭源於大正十四年(1925),記錄當年興建深坑吊橋源由,碑文由深坑公學校校長川島濤江撰文,這碑原立在右邊,我認為此橋應該正名和老街相呼對應.


深坑仔老街入口有兩大樹,這裡剛開始以豆腐料理.桂竹筍和粽子最有名,後來慢慢演變多樣化,不過台灣老街所賣東西都很相似,這次來深坑已略有不同,

深坑老街保儀尊王廟宇是集順廟,建於道光十八年(1838),戲台曾整建很精緻,唯一美中不足地方是狹窄廣場被小吃攤販長期占據,來這裡拜拜心情上有點無奈.


來深坑老街當然要看有特色老建築,其中以德興居最精緻美麗,三層洋樓建於昭和元年(1926),我來都會進去吃豆腐冰淇淋.




深坑老渡口遺跡有段古石階路散發出一種懷古幽情滋味,另有座有應公廟蔡公墳墓,這裡是看風景好點.



深坑分駐所已經搬到後面新大樓,最早是深坑廳所在之地,旁邊有棵大樟樹,牆壁上留有1981年台灣省警務處整修紀念牌,希望政府能將此屋整修展覽深坑歷史.

舊深坑分駐所旁邊巷子有間深坑麻油店,這是老字號店面,巷子出去剛好可通分駐所新大樓,深坑現在進入嶄新時期.


深坑國小有棟紅磚古樸大禮堂,建於明治三十二年(1899),是以前深坑公學校講堂,有三次整修紀錄,厚實紅磚建築耐用有美感,說實在戰後國民政府新建築沒留下一棟可看性!



學校老樹也特別多,還有尊孔子像,校門口兩側平式樓屋是老建築,現在當作幼稚園使用,我還看見兩個新建水坑.




我還去看黃氏第二棟古蹟建築興順居,這間沒開放也很難進去看,這屋興建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希望將來可以貼近一點欣賞古厝之美.



回程去看黃氏代表座三級古蹟永安居,這是台灣三大古宅之一,1915年興建比興順居還晚五年,不過因為地點好很有氣勢.

我騎入一段景美溪堤岸鄉間小路,希望未來這段路能夠延伸至深坑老街,屆時就不用騎馬路和汽機車危險爭道.

之前這段堤岸路因為加高修堤防淹水所以封閉,原本開開心心騎進去,最後出口段卻封閉,仔細觀察工程早已完畢,還好附近有缺口可以走別條路.

這回由象頭埔和石壁坑聚落路線回程,中間主線馬路有座風動石廟,我發現騎到紅燈處不久就綠燈,看完風動石出來也是一樣情景,和上次苦苦等不到綠燈有天壤之別,然到有裝設感應設備嗎?



最終我走景美溪右岸路線回家,渡船口附近有新花海,恆光橋旁兒童遊憩區已經完工,今天有不少家長帶小孩來玩.




後景美橋換景美溪左岸路線,景美橋這段牽引道設計很好,單車軌道設於樓梯兩側窄窄的非常好下,這種設計很典範希望各處樓梯牽引道能夠引用.

我還發現大鵬二號水門那間鐵皮屋豆腐店,旁邊有座供奉西營玄聖宮,如果早上沒吃早餐我會在這買豆漿喝,回到永和覺得騎得有點不過癮.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