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路)永和前進大稻埕碼頭/迪化街~貴德街.單車行記
清晨六點多出門天空飄起毛毛雨,看手機氣象資料說今天96%會下雨,搭上福和橋電梯看橋下割過草坪地風景。
福和橋是1973年通車,橋上觀賞新店溪呈現土黃色豐湧水流,下橋後看到跑步人潮不少,我去永福橋下吃早餐。
永福橋是水管橋於1984開通,以前叫做福和二橋,吃早餐時一群跑步的人把這裡空間佔有做暖身,只好黯然離開~青綠草坪讓心情沉澱。
沿途看寬幅大樹,矮牽牛花海已經剷除讓人感覺沒發生過一樣,美麗醉蝶花海還在,但花朵已失去原有滋潤感。
通往客家文化園區、紀州庵文學森林入口就在兩旁,這一路看新店溪景色,這條溪長度有81km,源頭在鷹子嶺北側700m處。
馬場町紀念公園單車租借站有飲水機,水岸城市景色總是讓人心怡,華中露營草坪讓都會的人有個解憂地方。
河濱公園最多樹種應該是榕樹,沿途寬敞草坪有如綠光讓眼睛很受惠,華翠橋以前是鐵道橋,1901年8月25日通車,2001年8月16日改為公路橋。
與左岸華江碼頭對望,這裡是垂釣者天堂水域,華江橋是淡水河和新店溪分界橋樑,橋興建於1968年10月,1996年9月整建達到防洪標準,今天橋下有10隻流浪狗聚集。
以前賞鳥總來雁鴨自然生態公園,現在這裡鳥況不太好,往往只能遠望大屯、七星、五指山系景色,或者看看溼地景觀。
兒童遊戲場完工還沒開放,忠孝橋下有滑板設施,對面施工似乎快要完工了,河濱延伸大稻埕碼頭有寬廣水域。
如今大稻埕碼頭聚集了~單車租借站、貨櫃市集、搭船各路售票站、唐山帆船,僅有空間還有一群人在練衝刺!也有車友在這裡集合。
如能回歸大稻埕碼頭原有寬敞空間,那可就是好事一樁,看水門彩繪感覺這裡變化不少,水門外車流還沒很多。
利用騎樓轉去迪化街,迪化街古老建築美感我曾見識過,如今稍有文青氣息讓年輕人喜歡來,每年農曆春節年貨大街採買很有看頭。
迪化街經過整修後環境也改變不少,1851年泉州同安縣人林藍田來此開了林益順三家店後開啟了一頁風華歷史。
迪化街匯集了~閩式單層街屋、洋樓、巴洛克以及現代主義建築,每棟房子都有一段很風光歷史故事。
來迪化街就要早,這樣才能享有寧靜氛圍,整修後建築雖然很新、亮眼,不過對比下似乎缺少那份古老韻味。
但建築不整修有可能就會倒、會毀壞、老屋住起來也不方便,市容改變後也才會有生存價值感。
慢慢開始欣賞這裡改變,也發現到部分地方設有機車停車位,半圓拱廊道店家沒營業時也總是順暢寬敞。
如果迪化街兩旁都畫紅線不能停車,如果商家不佔用廊道營業,我想~迪化街最美時候就在這一刻。
因為迪化街是單行道,所以我用安西街當回程道路,這裡街貌完全不一樣,荒廢老建築看來就像危樓!
這裡綠地就是大稻埕公園,這是2002年成立小公園,一早就有人在割草,也有不少當地居民在運動,老人家總是起得早,那我就是老人家了。
永樂市場周遭環境改變不小,這裡有青草店、各式美食~如米苔目、金鮮魚丸、旗魚米粉、臭豆腐..等美味小吃。
特別去買林合發油飯一台斤130元,芋裸一個25元,我只有帶200元所以就買了一盒油飯兩個芋裸,油飯很有份量。
這裡有屈臣氏大藥房等建築,還有間赫赫有名台北霞海城隍廟,這廟咸豐九年(1859)完工,至今有164年歷史,遇見兩位日本人一早就來拜拜,也特別介紹她們買油飯吃。
回大稻埕碼頭前看到水門嶄新一面,我去貴德街看幾棟有名建築,陳天來故居~錦記茶行,三層樓很有體面洋樓建築。
陳天來最早賣木炭,光緒十七年(1891)開設錦記茶行,當時他只有20出頭,後將茶葉行銷南洋後致富成為大亨,洋樓於大正十二年(1923)完工,1952年茶行終止營業。
貴德街是以前富賈、領事館、外國人居地、重要機構設置地方,茶業興盛下陳天來興建了加工廠~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後來變為莊協發商行,販售日用品店鋪,兩層清水磚建築簡單俐落沒有浮華,竹節引水管別有風味。
旁邊連結另棟建築也有古典美感,這些建築地基加高不少,就是以前淡水河經常氾濫成災,貴德街是單行道路面不寬需要注意車輛。
李春生紀念教會成立於昭和十年(1935),1936年遷於現址,這裡原為清代郵政支局舊址,正面看有點像人臉,特色是有窗格卻沒有窗戶。
如仍將窗格設計為窗戶那這建築就重生了,沒窗戶就沒光線引入,那也就沒有靈魂,教堂沒窗戶其實很怪。
回大稻埕碼頭,看彩繪、水岸風情,回程看光復橋,昭和八年(1933)興建,現橋是1977產物,中正新橋原訂今年4月14日完工,進度似乎落後很多。
這趟旅行在永福橋上畫下休止符,這時才八點半,下午大雨來了,下下停停干擾心情,這天氣宛如人生,期待下次旅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