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6路/中和國旗嶺連峰路~牛埔頭山雙峰、南勢角山、光明頂環線.紀事

新年前上班最終日我來中和走國旗嶺越嶺路,這裡之前是登革熱熱區,如今警語應該拆除還給這裡安全環境。

0727上稜看幾朵掉落油桐花後直接上迎日石,迎日是很久以前事情了,續稜而行康芮掃過後森林透光了。





這一路上觀察到~竹叢倒、成雙相思樹有一棵倒了,兩相好~朴樹和九芎還在,涼亭弄得五色繽紛其實很醜。







倒樹巨幹成了可利用材料,15分鐘後爬上172m外南勢角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一般叫它國旗嶺,國旗依舊但老兵身影已不在,吃兩個蔡家煎包感覺沒以前好吃。




下來看300多年大雀榕,樹下礦工小廟依舊在,往前鄧公嶺有了好景色,爬上168m長壽山、高公局補點,於此有感多餘寮屋應該拆除。





下稜後觀景台看北盆風景、看一顆控06基點,稜線觀音廟端倒樹因而有了好景色,兩位正在休息年輕人把音樂放得超級大聲。



轉而下來圓通寺,中途側邊建築一問之下原來是靈骨塔,觀察一座道光柒年(1827)簡公古墓,至今已有198年歷史。



走上階梯看文殊青象坐騎和普賢菩薩火獅坐騎,這是新光人壽老董事長吳火獅在1977年捐贈,從前殿彌勒佛像進入圓通寺。




圓通寺創於昭和元年(1926),創始人就是妙清尼師,大雄寶殿是昭和八年(1933)完成,建築融入唐風、日式、歐風色彩設計美感。



兩側砌石廂房有種古樸風情,一對古石燈籠為昭和九年(1934)作品,昭和兩字在台灣和日本斷交後被抹去換民國,至今已有91年歷史。






極樂院以前稱為功德堂是圓通寺最早完工建築,圓通寺從1926構築直到1977完成一共經歷了51年,三代住持階段。


仰頭看石壁湖山峭壁上皆大歡喜彌勒佛浮雕,峭壁下刻字為歷史見證以42年最早。



這裡是昔日中和八景之一壁湖怪石景點,樹林中有棵大樟樹,穿過一線天中間還有轉折空間讓兩側進入的人可避開。







出洞後可欣賞圓通寺、101大樓景色,從這爬上稜線後下來慈雲寺,雍正七年(1729)創建擁有296歷史古廟,廟內另有咸豐年間所創牌子。



慈雲寺見證一段因風水問題而造成漳泉械鬥歷史,當年慈雲巖燈火照到艋舺龍山寺讓泉州人很不滿希望遷廟,但漳州人不願意於是開幹而廟宇也被燒毀了。

因而造就了現在板橋接雲寺歷史,同時也承接了慈雲寺熱絡香火和信徒,如今慈雲寺就顯得蕭條而寧靜。

續行勘查林成祖為了屯墾擺接堡在乾隆十五年(1750)興建古隘寮駁崁遺跡,我記得早年山頭上有駐軍防守。

切入雙子星岩小花園已慢慢復原了,上雙仔岩頂觀景,難得一棵櫻花樹開花了,起伏稜線路以小道路為界。















進入另一段行程後一路而上嶺而下來水龍頭岔路,左入緩和稜線經過電塔、墓區後切入產道還是墓區。




游家界址後進入蜿蜒緩腰步道,中途大樟樹仍在,過電塔後左切走石階路連結上緩腰路,今天我走鹿仔寮古道前往土地公。






古道中有條支線可上牛埔頭山,0939來到鹿仔寮土地公和山友聊天看景,然後回走牛埔頭山路線中途徑過電塔。




稜線大概三個山頭就到牛埔頭山,277m、建設廳礦補2010號基點,五尖山(牛埔頭山南峰)視野面已可看到了。






續稜觀察一顆大樹,連結步道後一路上牛埔頭山南峰,入口處附近有顆台北縣政府四等控制點GG28基點。




牛埔頭山南峰高度320m、省政府地政處四等三角點NO.01號基點,這山就是一路陡上然後陡下走法,竹林端可展望南勢角山、塗潭山、直潭山、獅仔頭山視野面。


彩蝶社區禁止進入所以山友另闢三清宮路線,所以再加走一段陡下坡路連結上興南路三段尾端,原本古道路線是從後面住家而出。






走一段馬路後右切回彩蝶社區入口~這段路有點泥濘感,然後爬上南勢角山尾稜後切入青春嶺步道,木寮有倒塌現象。









青春嶺步道一路到好地方為起點,其實也是條保線路,起伏稜線中看景、體驗不同路面,石龍洞為十字路口~有顆台北縣政府四等控GG09基點。





涼亭端也是十字路口,後從新樂園開始爬坡上南勢角山,302m、三等三角點六五四號基點,1102在山頂看景。











南勢角山稜線下來好地方決定不去南山福德宮,稜線經過鴛鴦亭岔路後一路來到觀山嶺看台北縣政府GE02基點。








一段陡下坡接稜後去光明頂,登頂前附近櫻花樹有三棵開花了,光明頂高度275m、台北縣政府四等控GE05基點。










光明頂而下連結上西北峰~看優質景色,從這進入光明頂特有陡下坡路,連結山腰路前有峭壁/不銹鋼梯可選,然後左轉連結鴛鴦亭主線後一路下來興南路三段。













從馬路而下過國三橋後進入福神廟後切入複雜社區巷弄有點小迷,只好轉出該改走74巷一路連結34巷後於1227回抵停車點,環狀一共使用了5小時。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