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1路/中和烘爐地石壁湖山~白馬寺、圓通寺、慈雲寺、雙子星岩漫步。

今天行旅動線計畫去中和烘爐地南山福德宮看土地公大神像重塑進度,進入興南路二段後遠眺還沒完工。

於是直接從裕照雜貨店進入興南路三段,然後從40巷無極宮切入~牌樓有整修過,無極宮和我年紀相仿已歷經一甲子,如今建築顯得老舊讓人卻步。


這間因有安奉孔子神像曾受到考生喜歡,以前宮主陳麵經常用毛筆為考生開智慧祈福,如果宮主還在應有97歲了。


無極宮後就是中和白馬寺,創於1968年白馬寺設計很有質感,這裡不受周遭雜亂環境影響而顯得優雅,從牌樓騎到停車場。

先看右側庭園景觀~小橋、水池、松樹、石燈籠、觀音像,拾階而上發現閉門無法進入,於此回望烘爐地景色。









改從圍牆邊車道直接進入第一層廣場,欣賞幾棵修剪美麗松樹、廟殿前一對白馬特別吸睛,右側洗水缽很大但金龍不見了。






進入廟殿看到彌勒佛、兩側站立四大天王,後面有彌勒佛雕畫和觀音像,兩側有階梯引道連結上層。






上來後就是彌勒寶殿中間引道很像日式參拜道有兩排石燈籠,兩側草坪其上有涼亭、石馬、十八羅漢像以及松樹。






白馬寺我來這個時段完全沒遊客,我聽到有人講話聲音但沒看到人,因為天氣實在太熱就此打住看南山福德宮風景。


折回興南路三段續行由新埤福興宮有右轉進入52巷,福興宮是間土地公廟有改建過,這附近除了公車總站、鐵皮小型工廠區外就是墓園。





進入龍稜墓園有種陰森感覺,我記得以前稱為春秋墓園成立於1973年,近年來因新經營者加入ˊ有了糾紛仍待解決,眺望南山福德宮、南勢角山稜線。

路尾為仁慈寺以前稱為上寶禪寺,入內看北盆風景,這裡現在是圓通寺登山步道體系,以前稱為國旗嶺越嶺路~牛埔頭、清水大尖、天上山系路線。


走圓通寺稜線步道下往圓通寺,入口大地圖很清楚也設有新標牌,從稜線小徑右切而下過涼亭連結上圓通寺石階步道後看大樟樹。






下來後欣賞五層塔後進入圓通寺廣場,城牆上有44年刻字、圓通寺從1926建到1977歷經51年、三代住持才完工。



圓通寺古剎具有古典建築美感,戲台可看北盆風景面,四處晃觀察到沒特別改變,幾位老年家談阿北彼此火氣不小。



一路看~石燈籠、廊道圓柱、兩側石廂房各有小花園、右邊有涼亭,此處古早時代稱為是石壁湖山或柯子崙山。








右側峭壁上有彌勒佛雕、佛字崖刻字、一線天景觀,大樟樹所形成森林清風徐徐吹來很舒服,從側邊峭壁石階路轉上一線天景點,也可直接走一線天比較快。








一線天出口可看圓通寺、北盆風景面、洞內清涼很適合休息,續往慈雲寺走上水泥階梯,涼亭右轉進入慈雲寺。







慈雲寺創建有雍正七年(1729)咸豐年代兩種說法,咸豐四年(1854)漳泉械鬥被燒毀、1916年板橋林家重建、1954火燒山、1969年風災、1974整建成現貌。



走往雙子星岩經過一處古隘牆遺跡,這讓人想起林成祖在乾隆十五年(1754)屯墾擺接堡時曾建造防止平埔族攻擊古隘牆歷史。

雙子星岩小花園被砍除現無花可看,上雙子星岩看景,然後走古隘牆步道上稜線看以前駐軍建築遺跡,於此也結束短暫行旅。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