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8路/老師放輕鬆~我不是成都人,冷眼視角看台灣教育。
最近林依晨在上中國節目"心動的信號第七季"因聽到來賓說是成都人,立刻舉手說~我是成都人,後來解釋爺爺是成都人,所以聽到鄉音特別親切。
這說法其實沒錯,我記得以前戶口名簿、身分證上登記籍貫就是爸爸出生地,所以我是台北市人。
林依晨出生宜蘭上新北讀書,她功課好卻只考上明倫高中被母親唸了一下,這讓我想起我那個年代男生就是以讀建中、附中、成功為前三志願。
女生前三就是北一女、中山女高、景美女中,其餘~中正、省立板中、復興、國立華僑、省立泰山中學男女都可讀。
林依晨在明倫高中臥薪嘗膽,不談戀愛專心讀書果然考上政大韓文系,她在大學找到愛情談了三年也無疾而終。
2007年她終於提起勇氣向心儀對象告白卻晚了一步~因為對方已有女友,2010年和鄭姓富少戀情隔年也分手了。
一次次愛情挫折讓她有了方向和機緣,2014年她終於修成正果有了婚姻並於2021年生下女兒,十年過去了雖然和伴侶台美兩邊跑,但看來也蠻享受這段愛情。
從徐薇訊息中可以知道林依晨對老師尊重,長期以來每到特殊日子她都會傳訊息給老師,這看在別的老師身上可吃味。
所以政大朱老師請放輕鬆點,你是老師應該知道尊重這回事,我還真想問你是哪裡人?不要到最後變成裡外不是人。
省籍情結在我們這一代紮根很深,現在年輕人就比較無感,時代改變下很多作為也都改變了,以前說威嚴現在看來就是一團亂。
從政大朱老師的話得到啟示,木奉講堂就來淺談教育,百年大計教育這一路走來前穩後顛簸,1968年台灣施行九年國教讓我們這一代起不用考初中了。
以前學校少我記得堂哥初中考上樹林中學,那時每天從現在南港忠孝醫院走到松山車站搭火車到樹林車站~然後再到學校上課,那種心情不是現在年輕人可想像。
我所就讀南港國中~現在成為南港高級中學,最早1967年設立校名為~台北縣汐止中學分部,1968年南港併入台北市就成了南港國中。
1998年成立高中部就是現在模樣,我記得以前校長是李咸林,那時工藝課所做鏟子、書架都還在,就是很多記憶都回不去了。
九年國教延伸到12國教很漫長,那時聯考制度、學校少但人多讓學生課業壓力大,於是有了1994年410教改大遊行。
教改至今已邁入30年,每十年課綱檢討也從108課綱進入118課綱規劃階段,眼前教改情境卻讓人擔憂起來。
一份少子化學子資料預估可端倪知曉,大學面在120學年(2031)人數約~15.5萬人、高中115學年(2026)為~54.9萬人。
國中面為~128學年(2039)~約40.4萬人,小學面為~2029年起跌破百萬、未來16年每年降2.9萬人。
這個數據點出當年沒想到少子化這個問題,而廣設高中、大學這項決策顯然是失當,如今教改沒讓學子壓力降低反而更加複雜。
以前聯考就是一試定江山,沒考上明年再來一次,所以南陽街補習班、餐飲、租屋就非常活耀,那時多數好學校都集中大台北。
2001年教改進入國中基本學測階段,2013年進行最後一次,2014改為國中教育會考,多元教育其實符合時代演進,只是少了遠見就有了缺失。
聯考制度施行42年還算公平,如今教育體制下弱勢很難翻身,正好驗證老師當年告誡我們要力爭上金字塔尖端,權力、金錢,制度都是為這族群量身打造。
老師話說得俗卻符合現在氛圍,一綱變成多綱這書本就多了、家長支出也多了,學生書包更重了,最開心應該是教科書出版商。
如今補習班沒減少變多了,以前集中南陽街現在集中學校附近越來越多,幾乎每個學生都會補習、安親。
還有一個很嚴重雙語問題!家長幾乎從幼兒園開始就選雙語場所,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之前我聽說七分上大學如今看來零分也可上,未來公立就可接納八成學子讓私立大學生存受到威脅。
反觀高中私立崛起了,我那個年代私立高中職被瞧不起、那時高中和職校分得清楚所以技職教育還算不錯。
廣設學校後很多專科轉科大、高職、五專、二專幾乎不存在了,近來看到中和華夏科大即將關門很驚訝!我那年代這所是五專其校譽評價不錯。
有人說未來大學要關校有40所,畢竟少子化人沒那麼多,學校多就有退場危機!師範學校逐漸式微也是老師養成教育失落一面。
118課綱如何修正?當前面教改基礎沒做好又面臨大改時,看來學子又要遭殃了,不過如以冷眼視角解讀,大陸、香港、日本、韓國申學壓力都比台灣重。
台灣教改何去何從?賴總統選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當教育部長,有人說他經歷好,其實在台灣政治氛圍下,教育似乎很難有所突破。
相信政府教改就相信,不信就各憑本事培養小孩,這時代小孩學習投資不能少,學習環境更要有選擇,其它就看運氣了。
最後,什麼人不重要,品德教育最重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