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6路/九三軍人節,一個小兵掀起了暗夜槍聲精彩故事。

今天是九三軍人節,1955年台灣將各軍種節日一統為這個節日,今年企業所提共給軍人賀禮中有~101大樓紀念標字、軍人免費上觀景台、限版乖乖....等。

木奉講堂用這個節日來說點小故事,1955年台灣所連結各軍種節日大致上有33裝甲兵節、41聯勤節、77陸軍節、814空軍節、92海軍節、1212憲兵節等節日。

過往曾從歷史課本中知道對日八年抗戰起因是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發生地點在北平宛平盧溝橋。

後來知道宛平其實有兩座盧溝橋,一座是經常被提到~金大定29年(1189)建造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曉月的盧溝橋。

這座古石橋傳承至今已有835年歷史,橋上石獅子有485座成為矚目景點,另一座為清光緒24年(1898)建造,也是平漢、平綏、平津三大鐵路匯合鐵路橋的盧溝橋。

1937年七七事變關鍵點盧溝橋就是這座鐵路橋,因戰略地位重要只要失守北平就不保變成死城,那時這裡仍是國軍據點。

以前歷史課本提到~當年日本以士兵失蹤為由想進宛平城搜索而引發衝突,後來知道這個失蹤士兵是二等兵~志村菊次郎。

志村菊次郎當時21歲入伍三個月擔任傳令兵,在傳令時因肚子不舒服中途去大鳴大放,萬萬想不到這一放就出了大問題。

從日軍戰後陳述解讀,志村菊次郎當時其實很快就回部隊,但日軍恐國軍以這個事件來做宣傳、加上已下令進行協調恐失面子所以就繼續演下去。

志村菊次郎因這個事件很快就被送回日本而免役,不過1939年再度進入戰場,1944年10月於緬甸作戰時遇上了孫立人新一軍而結束生命。

七七事變盧溝橋守軍為第29軍,軍長宋哲元在此事件中因戰略猶豫不決失去北平、平津,不過國共兩方對於其有評價,享年54歲死後國黨追晉其一級上將。

固守盧溝橋為第37師110旅219團第三營第十一連,團長為吉星文、營長是金振中,吉星文對台灣人而言不陌生。

吉星文在此戰役中受傷,他曾參與長城、盧溝橋、徐蚌戰役,823砲戰中不幸重傷身亡死後追近二級上將。

七七事變第一位犧牲國軍就是第十一連第四排排長沈忠明,當時27歲中共說他1936年加入共產黨,解放後曾頒發烈士證明書,

進攻日軍方為駐豐臺~步兵第一聯隊三大隊八中隊,聯隊長為牟田口廉也大佐(上校),大隊長為一木清直、中隊長為清水節郎。

牟田口廉也以愚蠢言行、指揮聞名有了"鬼畜牟田口"名號,在1944年對英屬印度"英帕爾戰役"大敗幾將第十五軍滅亡。

想不到他竟然打響對日抗戰第一勝,取勝後得到勳章和晉升少將,最終以中將職銜擔任緬甸司令官,戰後也逃脫戰犯回日本為自己愚蠢辯解,1966年逝世享年78歲。

7月29日北平淪陷後第29軍主力移至保定,7月31日戰役結束,國軍失去東北最後一道防線進入漫長對日抗戰。

以前歷史老師告訴我們中共對日抗戰態度是~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如今執政黨政府把過往歷史給移除了,所以抗日這球就給對岸成為主角大肆宣傳。

木奉講堂只想告訴年輕人,歷史滾動中變化就要靠年輕人正確解讀,台灣未來就靠你們,千萬不要被政客牽著走,要自己思維.走出自己一條路。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