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路)那些年,活在聯考打滾日子裡/教改難以喚回教育原本初衷

媒體報導,高中、職學生歷程檔案因為暨南大學維護團隊系統進行更新作業疏忽,造成81校7854位學生資料遺失事件,讓我想起年輕時代聯考制度。

這則新聞喚醒了隱藏許久聯招制度演變過程,1967年台灣教育制度進入九年國教新階段,國民基本學力提升到國中階段,初中和初職成為歷史。

以五年級生角度來思維當年聯考制度,那時教育指標集中在台北地區,台北男女校公立高中大約有10間,公立高職大概只有五間。

那時就讀高中職私校會被看輕,公立學校就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以當時本省人家庭生育力而言,每個家庭小孩人數大約有四人以上。

所以兄弟姊妹常會和鄰居小孩同年級或同班,人多學校少競爭非比尋常激烈,尤其大學聯考更為激烈。

當時中南部重考生要補習唯一管道就是北上,台北南陽街就成為補習班大本營,每間補習班每班人數以百人起跳,小小房間擠滿學子。

重慶南路書街就這樣成形,那年代最好、最大書店全集中在這裡,每到假日看書可以從開門到關門為止,就算站著看免費新書也不會累。

建中、師大附中和成功是公立高中男生前三志願,師大附中很特別有收女生,北一女、中山和景美是女生前三志願。

那年代考上前三志願會放鞭炮和張貼紅紙宣告週知,尤其外省人特別喜歡這一套,我小學同學家庭很厲害,全家小孩都是第一志願。

那時到他家吃眷村菜慶祝很爽,他媽媽煮菜特別好吃,本省人過往受制於日治統治很難受到高等教育,能上國校識字就很不錯了。

那時台灣人國語是日文,我老爸沒受教育但日語講得不錯,戰後百萬外省人逃難來台,有不少人受高等教育,國民政府治理下本省人很少人會講北京話。

當時台灣人大都講日語和台語,所以本省人當老師銜接不上,特別需要另學北京話,經常把晚上所學早上就來教本省學生。

還好五年級生的我沒遇到這種情形,不過我國語老師是浙江人,社會科老師為湖南人,數學是東北人,光聽他們鄉音就很難過。

還好資質不錯也很上進,對老師很尊師重道,我們經常在過節去老師家包水餃,長大後終於體會他們思鄉之苦。

臺灣目前保有中國兩項新舊年代國寶,分別為繁體字和注音符號,我覺得大陸現在鐵定後悔更改成簡體字,繁體字演變過程就像一部中國史。

當下使用教科書版本統一為國立編譯館,這書便宜可以重複使用,台北光華商場是舊書藏寶點,參考書或教科書買舊比較好,便宜又有別人重點提示。

大學最後一個志願是私立文化大學,雖是末段學校但考上也是一種榮譽,技職生最高學府是台北技術學院,也就是現在台灣科大。

技術學院是全國技職生最頂尖學校,這學校有個特色就是只收服完兵役的人,沒當兵就不能考,那年代如果沒有當兵,找工作或女性擇偶很弱勢。

聯考講究就是公平性,不管你出身一律平等,可惜當時學校太少,所以能受高等教育很不容易,社會地位也比較高。

戒嚴時期警察很有威勢,那像現在被人嗆,當時很惡劣學生只要送到少年隊,就成為乖乖,軍人和犯人如關緊閉,也會乖乖。

以前去山地管制區遇到警察,就會先下馬威,如果表明身分並拿出大學學生證,警察態度馬上變得慈祥,這是我親眼目睹現象。

2001年為因應世界潮流改變廢了聯考制度,多元教育改革想讓學子擁有更寬闊視野,同時也減少學習壓力。

只不過實行後發現多元教育下原本理念失去了,應該消滅補習班卻雨後春筍出現,以前集中南陽街補習班也蔓延各地,加上安親班設置讓家長眼花撩亂苦思對策。

多元教改下學子補習,如果沒補全科就輸在起跑點,對家長而言是一筆不少投資,沒考上公立高中只好讀私校,這投資也是挺可觀。

教改衍生出繁星、學測和指考入學方式,原以為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管道就讀,後來卻發現有捷徑,所以家長要用心研究也要取得情報分析。

如果不是挺會讀書的人,可以選擇一間比較少班私校,這種學校通常會集中資源給升學班,繁星推薦好處就在這裡,可選到比較好學校。

這就是所謂縮短城鄉差距理念,不過如台大這樣頂尖學校,如果進去後發現和同學成績差異很大,那書會讀得很苦,同時也會失去信心,因而失去教改原有良意。

所以有時選擇次等學校也是一種很好考量。繁星推薦後還有學測可以選擇,如果還不滿意可以進行指考。

指考有點像以前聯考一試定江山,後果是學測原本有學校可讀,但指考有可能沒上,這下子就需要重考再浪費一年。

指考前,通常家境好學生可以上補習班做最後衝刺,所以家境不好沒本事最好不要指考,看清現實很重要,這點家長也要注意。

現在大學數量遠遠超越台灣生育率,所以改革應該先從淘汰大學開始,以出生率來分析未來大學需求,並開始進行嚴格淘汰動作。

淘汰,首先從辦學不力學校開始,還有就是建立良好合併制度,如今不少私校採自行招生搶學生,對學子來說其實不是好事。

學校為了生存搶學生,私校以龐大獎學金來誘惑資優生前來就讀,還會提高師資聘任好教授,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素質也能提高學校地位。

現行弱勢私校會以單獨招生手段來搶學生,這比學測或指考來得早,這樣學生有可能會失去更好選擇。

所以了解自己學習實力很重要。老師對學生了解可以讓家長多點資訊和參考價值,這樣才不會被獨招打亂了原有策略安排。

2022年多元教育有了新花樣,對私校而言學費會增加不少,其中學習歷程檔案也就是最近出狀況地方,內容涵蓋基本資料、修課資料、學習成果以及多元表現。

依據資安,建議學生和學校都要備份比較妥當,這樣就有三條管道可以保存資料,如果縣市政府投入那學校可以不用,畢竟這也是要花錢投資。

新多元出發點其實是好的,想彌補舊制所不足和缺失地方,畢竟10年過去了教改仍有爭議,但改來改去總有人不滿意。

以長遠及公平性來分析,可能未來家長負擔一定會增加不少,這對全世界最低生育率台灣來說,不是一件好事,而是兩敗俱傷。

所衍生後果是,有錢人將可以取得完整優勢,而不是過往只有起步點優勢,越是金字塔頂端的人,愈有優勢,其後貧富差異會更大。

美國和西方教育不少名校,通常會錄取不同階層學生,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不同階層思維能力,反觀現行台灣教改卻反其道而行。

我常想,人活在這世界上意義,就是要追求幸福日子,不會想要歷經苦難這種聖人般情操,但總有不少人會遇到,這可不是命運安排,而是自己努力不夠。

哪天,就算你中大獎有好幾億,或許這也不是好事,價值觀可能會轉變很大,或許連自己都無法承受。

所以只能不斷調整心態來適應社會環境變化,如能做點和別人不一樣事情,或許人生會會活得更加精采,也別有意義。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