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路)木奉講堂/汪洋中一艘船

1973年鄭豐喜出版汪洋中一條船,這本書是記錄他成長和奮鬥過程,書名原本是汪洋中破船後經蔣經國改為一條船,不過我覺得用一艘船或許比較貼切,

鄭豐喜奮鬥過程是現在年輕人所無法體會,他出生在偏僻雲林口湖鄉而且是個行動障礙者,那年代大都以歧視眼光來看待者為多。

鄭豐喜難能可貴是一路苦讀考上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法律學系,後來還娶了同校美嬌娘成為佳話,很可惜1975年他因肝炎去世享年31歲。

今天談鄭豐喜有個原因,就是他當年所寫得汪洋中一條船和臺灣處境雷同,翻開臺灣一頁歷史長期被殖民,也一直都被他國捨棄成為棋子。

現實下世界是沒有公理可言,知恩圖報這種事卻成為柏拉圖理想國,如今只要中國政權不放棄,那臺灣永無解除受武力脅迫一天。

我經歷過不少大事,但從沒有處於現在氛圍,在政治圖騰下似乎沒有緩息一天,在臺灣躲過了一年疫情後終於爆發了,當大家在爭議時卻忘了一件事。

追根究柢是老天給我們一個良機,但我們卻沒有好好把握,大家都知道治水圖堵不能長遠,口口聲聲說超前佈署原來是不堪一擊。

臺灣的好其實是人民素質還不差,也都比政治人物看得遠,這波疫情看似嚴重其實只是代表過往病毒早已悄悄進入社區。

鴕鳥心態下阻止了我們前進腳步,政治人物分化我們所應該團結,這個時刻臺灣人應該好好思維下一步。

當有能力的人想辦法去美國打疫苗時,我總是會想起奶奶的話:臺灣是我的故鄉,我在這裡,你們也會在這裡紮根,一代一代綿延下去。

想想!臺灣民選後從李登輝開始經歷了陳水扁、馬英九和蔡英文,這些人在當時都有一定評價,可是後來都變了調,這就是權力可以腐化人心表徵。

讀中國歷史可以知道忍辱負重重要性,春秋時代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復國和輔佐劉邦開創漢朝400年基業韓信胯下忍辱為代表。

臺灣現在最缺乏是有智慧政治人物,不能以長遠思維來建設臺灣,想想過去臺灣進步就是因為還有一些有風骨且有品德清廉的遠見政治人物。

臺灣就像汪洋中一艘船般情境,當大國基於本身利益而捨棄了臺灣,斷絕邦交就是如此發生,日本、韓國和美國當年都是這樣離開。

亞州局勢中日本和韓國很強,他們有先進武器系統和人才,但仔細推敲可以發現,當北韓襲擊時韓國如果沒有美國幫助就會不堪一擊。

日本受制二戰失敗只有自衛隊,就是只能防守自己國家,不過現在因國際局勢轉變在美國同意下日本自衛隊也會派兵協防。

日本軍隊轉變我認為值得注意!這國家實力隱藏很扎實,所以日本蕭條很久但似乎沒有多大影響,這是日本強盛地方。

目前亞洲美國在日本和韓國都有軍事基地和駐軍,臺灣曾有美軍駐守29年直到1979年中美斷交,中美斷交那階段不少有錢人都逃離臺灣。

所以臺灣一直以來都是靠自己實力防禦,我們也只是靠向美國購買一些沒有攻擊武器來使用,我那年代軍事訓練很札實辛苦。

所以臺灣軍隊訓練還不錯,雖然現在回不去了但我還是認為還是有一點實力,其實除了武器外臺灣軍隊實力不會比日本韓國差,這是五年級的我看法。

陳時中校正回歸讓我想起港澳回歸中國,香港反送中運動曾動搖香港金融地位嗎?疫情下今天在中國阻止下臺灣雖有不少國家支持但還是進不了WHO。

這就是國際上無法忽視中國強大政治現實面,所以弱國無外交就是這個道理,然而台灣和香港甚至韓國以及日本有不一樣地方。

香港有中國扶持,日本和韓國有美國駐軍,反觀台灣都沒有只是汪洋中一艘船,這讓我想起鄭豐喜汪洋中破船原書名。

汪洋中破船如何變成永不沉沒航母,這就在人民團結一心,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做到是因為他們曾遭受到滅國命運和大屠殺。

臺灣永遠不能和以色列相比,因為我們不能團結,歷史來講臺灣被列入大中國版圖,老蔣戰敗帶來了數百萬中國人。

原有臺灣漢人也是從中國移民過來,那時中國故鄉天災人禍無法生存就來臺灣求生,開墾時除了要注意原住民襲擊外也要防止其他漢人襲擊。

這批先入臺灣中國人艱辛在臺灣創立家園,後來被日本人統治而改變了思維,這也就是老蔣沒有積極建設臺灣後果,他一心只想反攻大陸。

看看臺灣基礎建設幾乎都是在日治時期紮根,以前臺灣建築有不少比日本還先進所以現在還可看到,戰後臺灣幾乎沒有任何可代表東西。

臺灣從戰後中國新政權建立後就無法改變現狀,只要中國存在一天臺灣就無法獨立,這是政治現實,20多年前中國很貧窮是如此,現在是世界上強國也是如此。

臺灣何去何從年輕人不會想,他們只要能過安定日子就好,如今臺灣面對新冠病毒襲擊下,大家應該共體時艱團結一起。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