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柵埤腹.鯉魚山-景美圳後山.溪仔口山
最近我開始運用零碎時間爬住家附近一些小山,從秀朗橋經復興路簡直塞爆了,過景美溪橋後右轉進入和興路,在水尾福德宮舊廟處將車停好.
水尾福德宮舊廟旁水泥階道就是鯉魚山(埤腹山)登山口,旁邊山壁有棵樹以蛛網盤根攀附山壁,顯示出其旺盛生命力.
沿水泥階梯而上,眺望山腳下景美溪大彎之景,有人暱稱為土地公彎,高麗坑山也可以看到,來到鯉魚山水尾福德宮,廟裡有一整排不同神明神像.
鯉魚山水尾福德宮興建年代可追溯乾隆年間,1983年因整景美溪建堤岸和道路工程,把廟宇遷建於此,雖然腹地狹隘但頗為寧靜.
來爬鯉魚山(埤腹山)有個要訣,就是安安靜靜從廟前左邊或廟內右邊上山即可,不要刻意去探詢而換來不愉快心情.
從廟後上去鑽入鯉魚山路徑,山徑還算清楚,沿途看到不少姑婆芋,這條路線多林蔭,台電兩支水泥柱正好說明這裡曾架設高壓電塔.
穿過倒木區後就登上鯉魚山,此山高度45公尺,立有水建會隧三角007號基點,山頂毫無視野很乏味,如果不是基石迷應該不會有傻勁來爬這座小山.
1907年霧裡薛圳併入瑠公圳修整水道路線,兩年後完工廢除原有水道,1940年後台北盆地農田逐漸消退,灌溉水道也慢慢消失,至於埤腹名字係因早期景美溪(霧裡薛溪),受鯉魚山大彎阻隔形成隆起小丘,造就此處地名因緣.
離開鯉魚山後飄起小雨,無奈下只好轉往仙跡岩,雨中走仙跡岩步道是最佳抉擇,從景興路297巷起登,走一段陡階梯路到達竹林義公廟,廟後石碑為1979年立並沒有歷史價值.
竹林義應公廟上來有座涼亭,目前已經重新上漆可以聞到濃郁油漆味,北水513基點立在大樹旁,登上圳後山雖只有77公尺,卻有顆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雨不大行走其間反而有種詩意,沿稜而上在根抱石景點處涼亭觀景區有放置不少吐司,兩隻松鼠虎視眈眈想吃,卻因我而不敢下樹.
景美獅子亭和於旁木棧道也以上漆,御風臺風景迷濛而美,結核地質景點卵石臉總是不笑,仙跡岩木棧道和涼亭也都上漆,風景因霧雨而不清.
仙跡岩鄉野傳說來自牧童,童顏童語竟然造就仙跡岩傳奇,溪仔口山立有二等三角點NO1043號基石,山頂缺口又恢復原狀可以進入,但有標牌說這裡是私地禁止進入.
溪仔口山另名景美山或仙跡岩山,144公尺高度,大台北盆地都會風情和觀音山.蟾蜍山101大樓都在視野之內,山頂國旗迎風飄揚,近來盛名吊腳樹就在岩石旁.
今年楓情還沒出現,我直接從仙跡岩下來仙跡岩仙公廟,廟前風景和景美山巔雷同,看看廟裡石雕有朝華煤礦和西瓜大王捐贈.匾額有吳三連神光普照(1951)和于右任仙跡岩(1954)題字.
仙跡岩仙公廟旁峭壁有仙跡岩刻字,朝山步道上石燈籠.山壁上題字.兩尊石獅子墳墓,最特別是景美第一間媽祖廟紫範宮已經上鎖,這間廟代表中南部移民來景美一頁歷史.
從景興路243巷牌樓下來,新步道比以前好走,也設有休息區和生飲自來水設施,但我總是無膽試喝,女兒曾笑我山上汙濁水都敢喝了,這應該更好才是,我聽了恍然大悟,但還是沒喝.
最後去看開道碑,清朝台灣末代舉人高選鋒所書,開道碑三字為深坑廳長正六位勳五等丹野英清篆額,明治四十二年(1909)立碑,碑為記錄興建木柵路和填平瑠公舊圳改善街區環境一段歷史,此碑在1996年於228公園被找到,隔年重立景美溪橋頭現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