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崴山難走入不歸路省思


最近山難頻傳讓我想起張博崴山難事件,這是一件很值得探討的教材典範,雖然已是七年前往事,不過至今仍有餘韻存,當年發生這件事令我記憶十分深刻,所以再度寫下此刻心情和大家分享...

張博崴,中山醫學院應用外文系四年級學生,2011年2月27日因為攀登白姑大山迷路而死亡,媽媽因為實在太傷心並感嘆搜救體系混亂救援無力而提告,史無前例作法在當時曾引起很大爭議和討論....


臺灣雖是海島小國,境內高山綿延擁有267座3000公尺以上高山,其中白姑大山(白狗大山)百岳排名為45,此山隸屬於雪山山脈,山高3341公尺具有一等三角點,頂巔視野風景無限美好吸引無數山友前來取經,並與羊頭山.畢祿山.屏風山列為中橫四辣,白姑大山排名老二..


白姑大山雖是排名中橫四辣老二,但對有經驗山友而言攀登其實不難,路徑上也沒有比較危險路段所以頗受山友垂愛,攀登白姑大山以一日單攻最有挑戰性,不過需要半夜出發到隔日傍晚才能完成來回行程,如果能用2-3天行程來走,那就可以好好享受一下山旅所帶來精髓之處...


最早攀登白姑大山紀錄是由日治時期日本陸地測量部員所創下,戰後首登者為林文安在1956年取得,那時他更創下只用2小時就登頂空前紀錄,當時他從八仙山林場鐵道走捷徑直接上山,不過鐵道廢除後再度於1971年嘗挑戰時就花了4天才成完成,所以他在1974年領軍率眾開闢中橫青山北稜路線,這條路雖只要一天就可完登,但一路連陡上山可真是耐力大考驗...


921大震後白姑大山北稜青山段就無法使用,山友只好另闢紅香部落東南稜路線,紅香部落有壯觀帖比倫瀑布峽谷可以覽遊,不過部落後到最後農家登山口這段力行產道需要四輪傳動車輛才能應付,白姑大山鐵杉林很美,沿途只有司宴池有水源,不過需要濾水比較安全,司宴池是1984年司宴原民所發現水源地,這裡很適合紮營休息..


白姑大山一般從最後農家先暖身,切入水管路後有一處轉彎點就是當年張博崴誤入歧途關鍵點,現在綁有很多路條也有識別物所以不會走錯,可以感受出當年張博崴誤入實在是太粗心了,其實在他之前我曾爬過幾次,這裡有繫路條指引應該不會走錯路,現在路口路條密集且有識別物很安全,這也是有經驗山友為他嘆息的地方,一步走錯萬步皆錯就是這個道理..


白姑大山一路上坡登上三錐山,一座2,570m高設有三等三角點NO.6395號基點山頭,這山乏味但有休息地方,之後路段開始有倒木也會經過沼澤區,然後穿越舒服松林地和草坡地營地,抵達司宴池因為有水源一般山友當作過夜紮營地點,往後會有通往東峰和中峰歧路,接續翻越3,035公尺白姑東南峰,一座沒有基點山頭..


白姑東南峰後有箭竹林路段,然後抵達吉他營地,續後上上下下有鐵杉林可以欣賞,往後是青草池再來是越過石瀑區,是個散落森林大岩塊景觀,最後登上白姑大山,3,341M具有一等三角點基點,除了風景好外,很多山友就是為了這顆一等基點,畢竟3000M以上高山一等基點只有十幾顆而已,基點對面就是以前青山線上頂路徑,基點有被砍過削了一角,這山只能原路而回..


當年張博崴迷途關鍵點就是忽略轉折點專注,他毫無警覺下順勢往水管路方向而走,這一走其實也還好,如果能及時發現走錯路回頭還可挽救,無奈他在迷路後更直接勇敢下切溪谷,這點就犯了台灣登山大忌,可見當時他誤用國外登山常識:只要走入溪谷沿溪而行就會找到出路觀念,但台灣山岳溪谷溪流總是會遇見瀑布斷崖絕路,且高山深豁溪谷下去後想要再上來,等於是比登天還難,除非你有足夠技巧和裝備,這其實是很基本登山常識..


張博崴在下午迷路後打了一通電話給女友,當時女友還關心問他:要不要報案,他回答:不用,我自己很快就會找到路,這點其實頗合乎常理,我認為他當時基於緩和緊張情緒而打了這通電話,也告訴女友他目前處境,他女友很有警覺性10分鐘後連繫不上後馬上打電話通知他的父母,於是張家當晚就到警局報案...


南投消防隊得到訊息後開始集結搜救隊伍,張家兩老愛子心切急得像熱鍋上螞蟻,在搜救其間也提供自己想法給搜救單位,希望能下切溪谷搜尋但不為搜救隊所重視,一般而言搜救單位自有搜救規劃和指揮作法,臨時提議除非有必要性或新發現,否則根本是不會被採納,這點日後也是張家對搜救單位產生嫌隙關鍵點..


還有一點就是台灣搜救任務常態,長期以來一直是以主線步道為搜尋範圍,正也正是詬病所在,成員也沒有受過更專業山難救援技巧和觀念,所以很難在短時間內搜索任務中有所突破,加添家屬對搜索任務不滿情緒,而搜救隊基於上述理由一直認為張博崴不可能會下切如此深豁溪谷,事情上這種判斷這也不能說不對,只能說張博崴確實犯了很大錯誤..


黃國書前輩在找到張博崴屍體後大感疑惑?也驚嘆他如何克服險峻溪谷地形繼續推進至陳屍處,關於這點我來解惑一下:我想張博崴藉由自己高超泳技接連橫越無數深潭,另外他為了克服險瀑地形很有可能直接或間接跳下來,我大膽判斷他應該有受傷,以致於最後體力超支加上有傷而死,因為屍體旁還有腐壞食物可以證明不是餓死..


另外我對於張博崴死亡時間也有所保留,具協助抬屍葬儀社判斷死亡時間只有五六日而已,但這只是依經驗而沒有法醫解剖判定,高山原本天氣就比平地低很多,依當時高度研判差異有12度以上,加上夜晚會更低而且溪谷溫度又會再低幾度,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張博崴生存和屍體狀況,所以家屬也不能用此來苛責救難單位..


張博崴走錯一步而引起不斷錯誤連鎖效應,他迷路後應該先回頭探一段路再做打算,可是他並沒有這樣做,反而繼續下切進入深峻溪谷,然而台灣高山溪谷地形等於是峽谷景觀很難克服,可惜一再犯錯又不斷克服險瀑路段以至於身心俱疲,基本觀念錯誤導致他深入絕境..

致於張博崴登山獨行安全問題一直受到關注,但爬山本是一種冒險犯難精神表現,其危險性一直很高,同時也不是當下就可以找到適合山友陪伴,對於有經驗山友而言獨行反而更為安全,因為他們知道當下沒有人能夠及時幫助而更加謹慎小心,依數據顯示登山隊迷途更多,成員參差不齊.彼此不認識無法同心同力,因為時間上很難展控所以危險性更高..


張博崴在2月27日進入山區後隔日家人報案迷途,南投縣消防局獲報後在3月1日整隊入山,搜索行動長達51天卻一直無法突破,後家人自費請黃國書搜尋卻只用兩天就找到屍體,所以令張家十分不滿,加上當時葬儀社由屍體判斷死亡時間只有五六天,所以更令張家痛心搜救混亂和無能,所以把不滿情緒全部宣洩因而提告所屬相關單位...

張家因不滿提告訴可以理解,但他們忽略了幾個重點:首先是當時臺灣搜救是不收費的,而國外搜救是要計費,以當時動員約605人次.20隻搜救犬和直升機5架次,加起來可不少,黃國書登山和搜救經驗不錯,不過搜救任務中有一項很重要因子,那就是運氣,這點我就不多言了,另外消防隊成員去搜山根本就是強人所難,他們光是滅火任務就已經是出生入死之際,還要應付民眾拯救貓狗.抓蛇.摘蜂窩和隨時應付跳樓自殺的人,他們真是廉價勞工鐵人阿..


人命關天的事沒有人會刻意放水,只能說政府老早就應該設立專屬救難單位.並給予完整裝備和人員編制以及不定期訓練,這樣才能解決目前困境,但政治人物老是為自己利益著想,小百姓命就只能夠靠運氣自己救自己,爬山前先把基本功練好,還有裝備齊全一點再上,這樣也比較安心,當生命受到威脅時,當下要立刻找出最佳求教方式,也不要有面子上問題,有些人就是太輕視山也沒有謙卑的心,才會走上絕境..


張家2011年10月向相關單位所提告國賠,2011年5月27日經台北法院一審判南投消防隊搜救不力需國賠家屬267萬,這項判例又創下先例,衍生後果是讓支援搜救隊伍整合更加困難,因為大家心都死了不太願意再參加搜救行動,不過2017年法院二審改為免賠,目前張家是否上訴仍不得而知...

張家在博崴山難後致力於面山面海教育,不過我倒是建議"他們"能以實際行動去爬山,體驗張博崴為何要去爬白姑大山,體會當年張博崴迷路時心情,你終會發現台灣山岳如此之美,但過程中總是千辛萬苦,更能體會救難人員如大海撈針尋人,汗水淋漓受風受雨感受,而不是在山腳下口水橫沫論劍,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心態,所以人要有感恩的心...


山總是在那裏等有緣人登訪,當你親近它時就會了解那份奧妙之處,走過崎嶇險路登上頂巔時,你終會發現這一切辛苦都值得代價,每次山難總是帶給家人和朋友萬般痛苦,然而發生不幸總是有理由,所以爬山不管郊山或高山一切以小心為上,以平安出門,安全進門最高原則待之, 這才是爬山最幸福地方...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