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4路)景美仙跡岩傳說~圳後山~景美山~集應廟~開道碑.行記

景美歷史就從景美橋開始,這橋由1761年古老瑠公圳引水渠道為始,歷經到先進2010年第四代斜吊索拱橋,其中1908年第二代更是台灣首座鋼筋水泥橋。

古老景美叫做梘尾,日治時期改為景尾,戰後就成了景美,來景美街口看許興泉大樓,前一代是大正19年完工美麗典雅二層洋樓,這是釀酒致富許能才故居。

我準備由景興路297巷上仙跡巖景美山,景美山最老古廟是~道光十九年(1839))興建石門宮,主祀盤古大帝,可惜在1982年因擴寬木柵路一段、景興路時拆除。


從景興路加油站旁297巷走上花崗階梯~這段路比較陡,上來竹林義應公廟是1974年所建立,廟後立有~竹林碑樂捐芳名,這是1979年所立。


竹林義應公廟後岔路~仍可見右稜下景美溪路段,從左稜上涼亭~有顆北水513基點,從這觀察森林景觀。





續稜而上有雨量站,然後就登上77m圳後山,基點是~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側邊可看到101大樓,稜線上有疏林光線比較亮,視野也比較遼闊。







景美山步道路況不錯,起伏稜路中可就近觀察生態,10多條路線四通八達可自由選擇,輕山走起來就是輕輕鬆鬆。









仙跡巖是一個重要景點,巨岩上由牧童所發現仙足~已可在仙跡巖廟內看到複製品,以前我都直接上去看真品,這年代是不同了。



景美山巔青楓林我最愛,這段木棧道也好走,今天觀景台人多、小孩和松鼠有個約會,我看景後馬上離開。



景美山另名溪仔口山,高度144m 、二等三角點NO.1043,也是一等衛星點山頭,很短路程就可摸到兩顆正式基點,那價值感就出來了。


景美山巔所延伸而下木棧步道優質好走,看看101大樓、青楓林景觀,山頂封閉無法親近基點,這和南港山峭壁割繩一樣,讓人不可思議!




下來三叉鞍轉左直接去仙跡巖廟看北盆景色,仙跡巖廟是1951年興建,近來才有稍微整理和新增加一些設施。





我發現一個玻璃櫃子裡擺置不少平安符,說明上並沒有標註價錢,只有拿取程序,應該沒這樣好康~免費?還是另有玄機。





從仙跡巖廟而下轉為水泥路段,沿途看峭壁;看樹木、看題字,今天來得人不少,有個家庭全家人都噴防蚊劑,那味道實在是難以比喻刺鼻。







紫範宮是景美第一家媽祖廟,祖廟可是創建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位於雲林麥寮中正路上拱範宮,這廟記錄雲林人北上景美奮鬥一段歷史。

我從景興路243巷牌樓下來看仙跡傳說,這裡擁有和寶藏巖、蟾蜍山聚落相仿聚落景觀,接連消失這些古老聚落,仙跡岩聚落就顯得彌足珍貴。







接下來行程是去三級古蹟集應廟,廟埕廣場重新建立後,這裡天際線就顯得寬廣,集應廟歷經三次整建,分別是~1924/1959/2003年。



現存古物大都是1924~1926年(大正十三~大正十五)年重建時產物。最古老應該是大平世澤匾額,是在咸豐十年(1860)創建時古物,石獅子是同治六年作品。













集應廟創於咸豐十年(1860)~設於竹圍仔內,也就是現在景小南側新店溪邊竹圍,因為經常淹水在同治六年(1867)遷移至現址。





最後去看景美橋頭~開道碑,碑立於明治四十二年(1909)~由舉人高選鋒所撰,紀錄瑠公圳改道並將舊圳填平築路等歷史。

這塊碑在築堤時被移至228公園,1997年經地方文史工作者找回立在現址,建議加以保護不要風吹雨曬,感嘆政府並沒有盡到古物維護義務。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