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6路/烏來加九寮,紅河谷步道康芮探勘.紀事
每次山旅總有突發事件發生,比如今天原本想走大桶山路線,這一路由新烏路先在青潭橋端有個坑洞差點摔車。
新烏路上好景色不少,一路上欣賞1975年完工青潭堰山水風光、1909年完工小粗坑發電廠,這也是目前全台最古老仍運作水力發電廠。
小粗坑電廠旁永興宮興建於道光丁亥年(1827), 這是用小粗坑橋旁長興宮餘款興建,廟宇現在有人管理環境清幽。
新烏路上已可看到屈尺古道口伸杖坂端風景,這裡小補碑為大正五年(1916)整建養源堂道路紀念碑,由陳光輝書。
伸杖坂後新烏路一路而下~欣賞直潭山和大桶山景色,屈尺古早年代是漢人屯界,以前通路就是屈尺古道。
粗坑壩是1909年啟用,現貌為1987年改建,燕子湖畔連結梅花、濛濛湖是以前台北人露營、郊遊、烤肉勝地。
由龜山左切進入萬年橋就有了飄雨,這時心情有了浮動,先去桂山發電廠看落羽松還沒變色,今天電廠入口停了整排車!有活動嗎?
故事發展由這轉變,由於飄起細雨就打消爬大桶山計畫,臨時決定改走紅河谷越嶺道,七點半大卡車橫行新烏路上,原來上龜山橋南勢溪谷正在疏濬。
看南勢溪大桶山景色,記得以前這段路比較低經常受淹水之苦,在11.7km後右切加九寮,以前有加九寮吊橋連結古道,目前僅剩吊橋柱遺跡。
南勢溪於此溪谷稱為紅河谷,大紅色調加九寮景觀大橋很顯目,紅河谷古道口在環河二號橋旁有小型汙水處理場。
欣賞加九寮溪和台車道橋柱遺跡後發現紅河谷古道封閉了,只不過我來就是要探勘這條越嶺古道情況,0830正式開拔。
水泥階梯而上看到入口救生圈有掛上,一段連結溪流水泥小路有兩處攔砂堰堤和兩處木板橋,今天水勢豐裕有轟轟隆隆震撼聲。
如昔在溪流端休息早餐,充沛溪流有了生命力,入口處有樹倒而溪谷也有小崩塌,0854出發走上坡枕階步道。
今天這一路都可看到向天湖山稜線,這是以前所沒有現象,紅河谷步道每0.5km處會設立里程牌~直到3km為止。
0.5km後進入緩平路段,這裡大樹依舊在其中有棵鵝掌柴,台灣人稱為江某,也就是鴨腳木,這種樹爬山經常會看到。
紅河谷步道希望大家來享受無痕山林滋味,天冷走步道剛剛好又輕鬆,沿途倒樹大致上處理完畢可通行,沒處裡就繞一下就可。
向天湖山稜線一路伴隨有個伴,這條由向天湖山直達加九嶺越嶺路多年冷門了,猶記得十年前還曾是紅河谷連結熱門路線。
現在康芮攪和可能會更冷門了,改天我由平廣繞去探勘一下來回可能要有過夜準備,磚屋這裡有溪流也有大倒樹。
這裡曾作為護管所,磚屋有倒塌仍可見五臟俱全~廚房、房間、廁所都有,現在旁邊有個水塔被利用。
磚屋後就是1km里程牌,森林中覆蓋坡地植物冷清草不少,其實我蠻喜歡這種植物每年2-5月會開花。
脆質地點偶而有落石,一路上巧遇山羌如你只看尾巴還會誤判遇到狗,0928來到土地公遺址處,這裡呈現無痕山林典範~把人工物都拆光了。
往前過1.5km爬升繞到溪谷過吊橋,最早紅河谷橋樑用樹幹搭製,後來轉型為鐵板,現在長度比較長就用吊橋、較短用木板橋,還有直接用土石填平。
吊橋後經高腰山岔路,特別觀察這裡地形景觀,以前我常走這條上拔刀爾山,然後下紅河谷古道主溪工寮處來進行環線山行。
有倒樹也有小崩情景,沿途可見動物覓食痕跡不少,越過第二座吊橋下方仍可看到老舊鐵板橋~以前橋樑比較低。
橋後倒了一棵大樹有鋸斷,差點命中吊橋還真是好運,轉上坡有樹木折斷景觀,0948上來基地台休息一下,機器蓋子不見了。
續行有個取水點其水源四季都有,以前我都來取水泡咖啡,越過木板橋看大岩壁瀑布,厚實岩壁很有感。
倒樹後來到2km里程牌,起伏中看到倒樹,過木板橋切入倒樹群路段,這些都有處裡可通行,穿越山隘點有大樟樹。
來到一處寬平地屯墾區以前有工寮,以往我都在這裡駐足眺望向天湖山稜線景觀,觀察到有山羌明顯腳印。
每個山隘點都有大樟樹,落石也小兒科不用擔心,砌石駁坎處和山羌對眼,牠在遠方看我大概有30秒,如我是獵人牠必死無疑!
過2.5km九芎樹仍挺立,看幾朵小白花走過峭壁端崩塌處還好可以通行,畢竟紅河谷越嶺道峭壁路段難以繞路。
一處倒木處枝幹多沒清理好拔刀稍微清理穿越,因為封閉所以就手下留情,脆岩地形有崩塌,過3km里程牌後清況不對。
當我要過第三座吊橋時卻因崩塌毀了成了斷崖,這裡屬於峭壁路段難以繞路,可能是清除障礙工人有綁條繩索。
試探下來是岩石很滑須小心,對坡小心踏出崁坡~就是希望如從三峽熊空、向天湖山稜線或拔刀爾山下來的山友方便通過,這路危險性高一般人千萬不要嘗試。
反正一般人通常只走到溪流工寮端就停止離這已不遠了,勘查完畢原路而回,這條吊橋修復有難度可能要等候不少時間,希望林務局趕緊修復。
明年沒修復可能就先搭木梯比較方便下,原路回依舊看看森林好景色,百年來紅河谷以寬敞台車道時期最方便。
今天以三個半小時完成探勘行程,昔日熱絡紅河谷越嶺道以2015年蘇迪勒風災破壞最為嚴重,康芮這一次小災希望能及早復原山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