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路)山裡來,山裡去~縱橫山野的故事
講到山,在台灣3000公尺以上高山就有268座,如以面積來看,那就是全球密集度最高島嶼,以中央山脈連結這些高山,成為現在護國神山。
山的故事就由此作為開端,大正三年,洋人年代是1913年,台灣合歡山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山難,一支286人探勘隊遇難,凍死了89人。
浩浩蕩蕩探勘隊去合歡山幹嘛?說白點,就是為了太魯閣戰役前準備,正如中國古諺,知彼知己百戰百勝道理一樣。
原本以為中途會遇上敵人,所以隊伍內部署了武裝人員,巡查有55人、巡查捕5人、隘勇46人和14名幹部。
人多事情也多,當然物品糧食也要準備充足,這揹扶就有100人,為了應付敵人還帶了64名識途老馬蕃人,基於尊重,現在用原住民稱呼。
人算不如天算,這敵人還沒遇到卻遇上冰凍寒流和暴雨,死了這麼多人,但卻都是住在平地漢人。
遙遠那場災難,合歡山氣溫也只有負3度而已,現在這個溫度在台灣高山,沒有濕氣這雪還下不來呢?
合歡山現在已是追雪勝地,愈冷人愈多還造成塞車,也需要警察上山指揮交通,時代變了,也改變合歡山這段悲情。
這場災難隊長是,台灣總督府蕃務本署調查課技師~野呂寧。
戰後台灣山岳傳奇,首推四大天王,林文安、郉天正、蔡景璋和丁同三,就這四個人開啟了台灣高山傳承一頁歷史。
現在百岳選定就是林文安所策畫,縱橫台灣高山並參考日本人文獻,研發出一套台灣高山新思維,這是開創者。
1972年12月5日,終在花蓮羊頭山巔創立百岳俱樂部,寫下台灣高山新頁,逐步衍生成為台灣走入世界高山之列。
林文安建立百岳傳奇,蔡景璋就是郊山始祖,台灣岳界四大天王各有本領,唯一相同是,薪水都拿來爬山。
那年代爬山需要耗資雇原民,登山裝備也是很貴,還有攝影洗照片,如要彩色照片更貴,車資糧食等等,當然薪水也是微薄!
戰後山難轉移到奇萊山,60年代在這裡發生了三次山難,受難成員都是大學生,可見那時爬高山是大學生所嚮往一件事。
1971年7月21日,6名清大學生和1名台大學生組隊攀登奇萊山,中途遭遇娜定颱風襲台,在撤退中造成五人死亡。
這場災難只有賴淑卿和施能健存活。事隔51年後終於知道其他成員名單:清大核工系大三柏盛享,當年他是領隊,核工系現在變成工科系。
其他成員有,邱瑞昌、龔士武、錢迪、物理系大三有賴淑卿、大一生有吳建昌,以及台大物理系施能健。
遮些人如果還在,應該都是70多歲老人家,那年代,能讀到大學可真是光宗耀祖很有面子,況且還是更上一層樓清大。
去年清大同窗好友還為這些人開追思會,並且走了一趟奇萊山,並將這故事繼續傳承給下一代,這些年,曾經發生了這些事。
隔年8月24日,山難死神轉移到輔大和東海大學,東海邱高和輔仁李福民、胡德寧,這三人一入山就像人間蒸發。
搜救隊幾乎要把整座奇萊山給翻了,但卻只找到三支筷子,穿鑿附會下,這筷子就成了不解謎團,有人說:這是求救信號!
近來我突然領悟到,或許這筷子是事後有人故意插上,就在於當時事情鬧太大無法收尾,於是插上三支筷子來收場。
當然,這是我猜的,不要認真。
1976年8月8日陸官生888事件,也因遭遇畢莉颱風受難,六人死亡兩人獲救,原有機會存活李一成因腳傷被安置山洞,後不明原因走到溪谷而亡。
近來最有名山難就屬張博威事件,他就讀高雄中山醫學大學應用外語系四年級,2011年2月27日獨自攀登白姑大山受難。
受難後官方成立搜救隊進行長達51天任務無功而返,家屬另聘黃國書等二人進行搜尋,卻只花兩日就找到人,可惜人已經死了。
爭議就是,當時研判張生死亡時間不久,所以如果搜救隊研判正確應該會救到人,因此引發家屬國賠訴訟。
2019年吳季芸山難事件也受到專注,因為她爬山喜歡另類穿比基尼照相取景,所以網路流傳出了名。
當年1月11日她在南三段失足墜崖,求救後因失溫死亡,雖然裝備齊全、行程計畫周全,也及時求救,但人還是死了。
山,因在那裏,所以我要爬。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也千萬不要濫用資源,有本事再行上山會比較好。
1993年吳錦雄創下台灣人首登聖母峰紀錄,改寫了台灣山界歷史,也讓台灣走入世界十四大高山行列。
全球8000公尺以上高山有十四座,吳錦雄開創全球最高峰後,江秀真成為台灣首登女性,開啟台灣女性征服全球高山巾幗英雄。
江山備有人才出,江秀真後有人稱三條魚詹喬愉,十四座中她已完成4座,分別為第1、4、5、8,目前持續找贊助開創紀錄。
三條魚後有了曾格爾,目前完成五座,分別為第1、3、4、7、8,也是繼續努力往前創紀錄中。
這其中有位無氧攀登高手出現,呂忠瀚已完成六座,分別是第5、8、9、10、12、13。
這些人專注這十四座高山就在它魅力,而商業化登山方式興起,也改變過往攀登艱辛,聖母峰雖為世界第一高,但有不少人沒經驗就上山。
山裡來,山裡去,爬山不論山高山矮,不論遠或近,不提艱辛或容易,安全是首要條件,第二就是不要濫用資源。
有天,或許你會有創下不凡紀錄,或許會迷路,還是會遇上不可思議事情,爬山,就是要開開心心,下回咱們山裡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