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8路/抗80、抗130,這不是SPF,雪風號戰艦二戰屹立不搖、丹陽海上之路傳奇。

我就愛歷史~看到中共今天舉行耀武揚威閱兵典禮來紀念抗日80周年紀念,天安門受校部隊齊整並新銳武器展示。

反而原本抗戰主角中華民國在台灣卻顯得靜悄悄,其實國防部可以用小而精緻展示來表達出我們和對岸不同情境。

畢竟對於中共抗80,其實台灣對日戰役自1895年以來就是抗130,當然這不是比SPF,但不論正統、時間上~台灣都有不可動搖地位。

翻頁歷史中,1945年9月2日在日本東京灣密蘇里號戰艦甲板上受降儀式由盟軍最高統帥~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所主持。

日本簽署代表為外務大臣重光葵、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次郎大將,降伏文書由美國等九國與日本簽訂,中華民國代表為陸軍一級上將徐永昌。

翻開另一頁歷史,1944年6月6日法國諾曼第登陸時,中華民國海軍外派受訓軍官葛敦華等人曾參與運送盟軍15萬上岸之英國艦隊成員之一。

當兩岸在爭二戰抗戰話權時,日本也跟上了腳步在今年8月中旬,上映了由竹野內豐所主演二戰不死鳥、奇蹟驅逐艦~雪風YUKIKAZE電影。

而台灣出版業也取得授權,出版由日本作家豐田穰~在1980年代所創作~雪風、聯合艦隊盛衰最後奇蹟。

今天故事就由這艘二戰屹立不搖傳奇軍艦~雪風號驅逐艦曾参與戰役談起,1940年1月20日雪風號進入日本海軍服役。

這艘驅逐艦其排水量為2,400噸、馬力有52,000匹、最高時速為35.5節、乘載人員為239人,續航力為18節5,000浬。

武力方面配置有~3座12.7釐米聯裝艦砲、2座25毫米聯裝機槍、2座61釐米4聯裝魚雷發射管、深水炸彈有18-36枚。

這艘二戰傳奇戰艦在太平洋戰場中無役不戰,不論戰場大小、支援、護衛還是實際參戰都能倖免於難,而且戰艦都沒遭受比較大戰損。

雪風號第一次任務為~1941年12月8日菲律賓戰役.登陸戰支援,任務由駐紮台灣高雄飛行場第11航空艦隊執行。

日軍殲滅了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空中武力~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遠東航空隊,當時美軍駐紮這裡計有107架P-40戰鬥機、35架B-17轟炸機。

其實原本美軍曾有人建議先突襲轟炸台灣日軍基地,然美軍決策長官在天氣不良和兵力不足等考量下而斷然拒絕失去了先機。

日軍本間雅晴中將所領軍~日本第14軍在1942年1月7日開啟了菲律賓巴丹群島戰役,其後菲律賓指揮官麥克阿瑟被卸下兵符。

並改由喬納森.梅林.溫賴特四世少將接任,麥克阿瑟被派任澳洲擔任西太平洋地區最高司令。

麥克阿瑟在1942年3月12日幸運脫離戰場,他在澳洲向菲律賓人民發表了著名一句歷史名言~我將再回來,果然1944年他從萊特島登陸實踐了諾言。

1942年2月27日爪哇海戰開打,也是日軍進攻荷屬東印度(印尼)作戰,日軍擊沉由美、英、荷、澳組成盟軍共5艘戰艦,陣亡者有2,300人,日軍只折損一艘戰艦、死亡有36人。

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役開打,這是日本聯合艦隊總司總司令山本五十六暨1941年12月7日突襲珍珠港成功後另一個遠大企圖心。

山本五十六就是想藉由中途島海戰引出美國海軍主力艦隊一舉殲滅,然美國在幸運、密碼破譯成功以及將官適才運用下得以成功贏得這場戰役。

中途島戰役成功讓盟軍和日軍海上實力差距縮小,同時也稍弱了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力,日本海軍也由盛轉衰。

中途島戰役日軍攻擊面為~山本五十六大將之主力艦隊、南雲忠一中將第一航空艦隊以及近藤信竹中將第二航空艦隊所組成。

美軍由尼米茲上將以第16特遣艦隊由企業號、大黃蜂號航艦領軍,第17特遣艦隊為約克鎮號航艦領軍。

美軍另在中途島佈署各式戰機128架,另外第16特遣艦隊有158架戰機、第17特遣艦隊有75架總總計共有361架各式戰機迎戰。

中途島海戰日軍一共折損了四艘主力航艦~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以及飛龍號,尤其是旗艦赤城號山本五十六大將曾任1928年第三任艦長意義非凡。

當時赤城號雖被美軍擊中但並有沉沒,最終日軍自行處份並由舞風、荻風、野分、嵐四艘驅逐艦三枚魚雷命中擊沉。

另外日軍折損248架艦載機、一艘重型巡洋艦、以及3,057人陣亡,美軍則只折損了約克鎮號航母,另有一艘驅逐艦和140架戰機折損以及362人陣亡。

有記載日軍在中途島戰役中折損了不少菁英飛行員,不過依日本紀載~飛行員折損其實不大且繼續轉進其他戰場。

中途島戰役成功不得不提到密碼破譯成功,這是由美國夏威夷海波站站長約瑟夫.約翰.羅什福特發現~日軍密碼中一個AF代碼認為就是中途島。

後經賈斯柏.霍姆斯提出一個偽造中途島缺水不加密緊急訊息,藉以勾引日軍注意果然上鉤而驗證他的判斷。

加上海波站第二把交手~約瑟夫.芬尼根破譯日軍突襲中途島日期,讓美軍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上將得以精確佈署一舉殲滅日本南雲忠一第一航空艦隊。

1942年8月7日瓜達康納爾島海戰開打,日本人稱為第三次所羅門海戰,這場海戰因美軍全面勝利讓日軍在太平洋制海權再度被嚴重稍弱。

瓜島海戰日軍主要目的為~轟炸亨德森機場、殲滅該區域美國水面艦隊,並且能將增援部隊、補給品運送給島內日軍。

瓜島海戰日軍兩位主將為阿部弘毅和近藤信竹中將,主力戰艦為比叡號和霧島號,阿部弘毅此役因錯判而失去了轟炸亨德森機場好時機。

就在於他在美軍只剩下仍有戰力海倫娜輕巡洋艦和一艘驅逐艦時卻下令撤退,有歷史學者註解這是美國海軍在戰略上成功。

比叡號在1942年11月3日因被美軍企業號魚雷機重創,於是阿部弘毅離開旗艦轉往雪風號,最終雖雪風號受創但仍幸免於難。

之後阿部弘毅下令自行處分擊沉比叡號,然這艘戰艦意義非凡曾多次作為昭和天皇御召艦,比叡號末任艦長為西田正雄。

西田正雄原本要與艦共存亡,卻被部屬強行救出,另艘主力戰艦霧島號被美軍華盛頓號於1942年11月15日擊沉。

美軍方面在信諾號被擊沉後有100人在海上等待救援,但救援慢在8天後只救出10人,另外亞特蘭號上有沙文利五位兄弟因艦艇沉沒全部罹難。

比叡號沉沒後震驚了整個日本社會,艦長西田正雄直接被海軍大臣鳩田繁太郎撤職,阿部弘毅後來也被山本五十六解除指揮權很快就退役。

在瓜島海戰開打後~1942年10月25日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揭幕,日本人稱為南太平洋海戰,雪風號編列在第三艦隊第一航空隊第16驅逐隊。

這場戰役美日航艦戰損為~美軍折損大黃蜂號航艦,日本則有兩艘航艦重創,戰機/飛行員折損為~日軍99架有148人陣亡,美軍為81架並有26人陣亡。

日本飛行員在歷經多次戰役後~訓練有素飛行員持續下降,當時珍珠港事件日軍航艦飛行員有765名到現在只剩下409人,這些損失無法快速補充而讓戰力大損。

美軍在1943年4月14日破解日本密碼,得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即將巡視所羅門群島布干維爾島慰問官兵。

1943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等人搭乘壹式陸上攻擊機前往視察地,並由六架零式戰鬥機護航,這些飛行員都是日本王牌菁英。

山本機隊果然出現在美軍精確計算出攔截點,只不過超乎意外是兩架,原來另一架由林浩駕駛並搭載參謀長宇垣纏以及北村原治少將座機。

美軍立刻以P-38閃電式戰鬥機狙擊讓日軍兩架都中彈,山本五十六座機墜毀後全部11人陣亡,參謀長宇垣纏座機三人迫降海上幸運被救。

對美軍而言,是誰擊落山本五十六大將座機也產生了爭議,蘭菲爾先報告說是他建功馬上升官,之後雷克斯.巴伯也認為是他擊中。

美軍最初認定是蘭菲爾上尉,之後改為兩人功勞各半,不過依據後來日本勘查現場、山本屍體報告、以及實際詢問零式戰機唯一生存者柳谷謙治說法。

認定就是雷克斯.巴伯中尉建功,然法院還是把這項訴願駁回、而美軍也不願意更改紀錄,這也只能由兩位去向上帝報告了。

1944年6月盟軍在取得西太平洋空中和海上優勢後,尼米茲上將提議攻打台灣戰略,麥克阿瑟則主張攻打菲律賓~就是基於他對菲律賓人民曾有承諾。

美國總統羅斯福總統最終判定~1944年10月20日進行菲律賓.雷泰灣海戰,這場海戰雙方以200萬總噸位名列世界第一。

其中盟軍佔133萬噸優勢,雙方戰力總計有21艘航艦、戰艦、170艘驅逐艦、近2,000架戰機以及20萬兵力投入。

雷泰灣海戰前~盟軍先在1944年10月12日轟炸台灣藉以切斷日軍支援,海戰期間分成蘇里高、恩加尼奧角、薩馬島海戰進行。

日軍折損了~瑞鶴號等四艘航艦、總計有19艘被擊沉、10,000人陣亡,盟軍折損了~普林斯頓號等3艘航艦以及4艘驅逐艦、3,000人陣亡,這場戰勝利後~日軍已無威脅性了。

雪風號在1944年11月21日擔任護衛金剛號戰列艦任務,金剛艦是日本唯一外國艦由英國維克斯船廠製造,1913年8月16日服役。

歷經1928/1935年兩次改造,末代艦長為島崎利雄大佐,戰艦在1944年行經台灣海峽時被美國潛艦海獅號發射六枚魚雷其中兩枚命中。

另一枚原本要打長門號卻擊中第17驅逐司令艦浦風號,造成鈴木義尾司令、艦長、以及1,300人與艦共沉沒。

金剛艦被打中後還能繼續航行,由於日軍太樂觀以致沒有及時疏散人員,歷經2小時後因艦體老舊裂痕加大而翻沉並爆炸沉沒。

生還者由雪風等三艘驅逐艦進行救援返日,並因緣際會護衛信濃號,1923年4月16日在台灣總督田建治郎邀請皇太子裕仁訪問台灣12天就是搭乘金剛艦。

還有就是當年金剛艦軍艦旗在沉沒前被成員回收,其後被俘虜後由戰勝國中華民國代管,後於1969年歸還給日本。

1945年4月1日沖繩島戰役開打,這是二戰史上太平洋戰場最大兩棲登陸戰,82天作戰日也是雙方最後一戰。

1945年4月7日坊之岬海戰揭幕,這是日本最後一次大型海戰,日本象徵大和號戰艦出擊,只不過這艘無敵戰艦從和美軍接觸開始到沉沒大約只有兩小時。

大和號戰艦在1941年12月16日服役,排水量為72,809公噸、153,553馬力、航速27.46節、16節續航力為7200浬、完工時成員2,500人,最終為3,332人。

坊之岬海戰後日軍聯合艦隊被殲滅,同時也是大艦巨砲時代結束,日軍殘存軍艦幾乎都沒有參戰了。

沖繩島戰役期間日軍進行菊水作戰,也就是一般所謂神風特攻隊,日軍戰損嚴重但盟軍沒有任何一艘重要戰艦被擊沉。

除了盟軍戰艦優良外,也因飛行員素質差所致,最後一位特攻者為第五航空艦隊司令官宇垣纏中將,他在日本天皇宣告投降那一天~駕駛彗星俯衝轟炸機在沖繩海域戰死。

二戰後雪風號被聯合國當賠償用被中華民國海軍上校馬德建抽中,然後拖曳到上海高昌廟碼頭於1947年7月6日進入丹陽艦時代。

1948年國共內戰後拖到澎湖馬公港停泊,隔年8月遭月颱風擱淺直到一年後才脫困重生,1951年開始進行整修。

1951年10月7日前往左營進行武器配置,因為沒錢只能在台灣四處找日軍留下來零件和砲彈,主砲有人說是取自高雄要塞。

東湊西湊下丹陽號就重生了,唯一兩個地方比較不滿意,一個是航速減為27.5節,另一個就是日本沒有留下魚雷管。

雖是如此丹陽號還是中華民國在台灣主力戰艦,繼續它保衛台海安全任務,1953年8月聯合太昭、太湖艦首次去菲律賓訪問。

重溫故地人事已非,丹陽艦驅逐艦依舊被盟軍稱讚維護很好,遙想當年二戰與其並肩作戰船艦遇上了它就倒大楣了。

說是不死鳥、奇蹟艦以我視角解讀就是一艘被詛咒軍艦,1953年10月4日丹陽艦攔截到波蘭博拉薩號油輪。

1954年6月24日攔截到蘇聯油輪陶甫斯號,這兩艘任務都是資助中共所以被我方攔截,以前總能做的事現在不能做,其實就是沒能力做了。

1958九二海戰因航速只有27.5節只能擔任救援金門重創沱江號任務,1959年8月3日丹陽艦所組成巡弋艦隊在馬祖海面上遭遇中共PC艇開戰。

丹陽艦說重創一艘、傷一艘,不過中共沒紀錄,後來把日本人留下砲彈打完後只好換裝比較新式美式裝備。

1960年6月18日丹陽號所組成聯合艦隊~以禮炮21響歡迎美國艾森豪總統來訪,當時迎接艦就是美國第七艦隊聖保羅號旗艦上。

1964年12月14日武昌演習時曾作為蔣中正校閱旗艦,也就在1966年10月16日除役,1971年11月拆解。

1971年12月31日拆解完畢結束31年從不死鳥、奇蹟艦傳奇歷史,最終把船錨和舵輪送回日本,車葉和鐘放在台灣左營和大直海軍司令部。

中華民國在台灣其實今天是軍人節,如今也只能當下好好過......。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