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3路/三峽石門內尖山越嶺成福山、土城龍泉路苦行僧.岳記

我由110公路轉入三峽樟坑湖路來到得安宮,今天我想以一個苦行僧態度來走石門內尖山這條越嶺路,






得安宮目前正在整修廟內有飲水機可提供山友使用,我會提到飲水機是因為這次我除了帶杯咖啡外飲水就沒帶。


我想再度訓練自己在炎熱天氣下沒水那種感受和能耐,0657走入步道一會兒左轉進入石門內尖山路線。



過兩個舊時廢棄茶園地,一個當作洪墓和欣賞油桐地方,另一處成為密集竹林地,其間有枕木連結步道。





這一路上享受蚊子一直叮感受,無風下山行就特別辛苦,0708上來386m石門內尖山第一峰,這裡茶園由山下直上稜線~可看安坑路水泥廠和竹崙山等景色。



石門內尖山第一峰基點為~台北縣政府四等控制點GE61。接稜後看看老樹,爾後避開岩稜路轉腰切回稜。





0717登上396m石門內尖山第二峰,基點為GE62,視野面為一等三角點大棟山,續下轉腰切回稜開始攻頂。






登頂前有條下古厝、墓園支線岔路,0726登上408m石門內尖山第三峰為主峰,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點。



當年日本人在這條長稜路立有兩顆基點,另一顆在成福山,今天吃兩個包子和喝杯咖啡,咖啡喝完後我就沒水了。

我看一下溫度是29度,0940出發轉下坡路,下一個山頭可看大棟山景色,一路下來倒樹寬稜地記得以前這裡是茶園。





由此進入陡下坡路段,中途有兩處緩稜連結,我看溫度已上升到30度,0758進入枕木步道後2分鐘下來龍泉路岔路。








步道由此轉緩好走,我記得這條以前是農路,沿途看花、看穿山甲洞穴感覺一路上蚊子特別多,竹林也開始出現了。




經過成福路203巷岔路時~觀察到這條路線有鋤草,0813往前是龍泉路第二條岔路山徑已長草,這裡樟樹特別多而美。




稜線路往上0818經過榕根附著岩石路段,我在稜線上木椅休息,天氣太熱我開始口渴,蟬鳴也開始出現了。



我在芒萁山頭找基點依舊找不到,進入竹林路段山徑起伏於0835經過十八羅漢岩標註,續稜有時會有岩坡路。





一處岩頂上可展望大暖尖山,爾後進入峭壁路聽到直升機聲音,0851登上301m十八羅漢岩、GE70基點。








十八羅漢岩視野為~白雞山系、福德坑山、石門山、溪南尖、五寮尖...等景色,山頂無風特別熱,我記得這裡以前是茶園坡地。


稜線下來0903來到第三條龍泉路岔路,這條路我上次勘查後無路而退,這次再度進入探勘剛開始有路痕。



因為上次探勘過有些孰悉感,深入後發覺和上次一樣探勘兩個山頭後無路可循就放棄,今天沒水天熱無風難度比上次高。













1007回稜線感覺有中暑跡象,衣服褲子襪子全濕、帽子臉上不少蜘蛛網,這一個小時探勘讓我體力盡失。



續稜而行遇到一位山友要去天上山,中途看一棵大樹,1030來到成福路主線岔路,這條是下成福路聚落捷徑。





1033峭壁前遇到第四條下龍泉路岔路,我記得這條可下石門福德宮已經荒廢了,上來寬稜休憩點說明牌應該立錯點了。





進入竹林路段溫度到達34度,因沒水口渴難耐蹣跚步行,走入榕根岩稜路段下岩壁,探勘一處稜線下峭壁地形。




這地形有種小月扇山峭壁型態,爾後抓兩隻水蛭應該是剛剛探勘所帶上身,回稜越過三個稜頭後身體感到不適。






1056經過第一個龍泉山寺岔路後陡坡登上241m成福山,GE71基點/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山頂有隘寮遺跡山下機器聲就像魔音傳腦很難受。








我決定由前岔下山,依水痕山徑一路往下中途稍微休息,越後面草越多1126抵達龍泉山寺前馬路。








沿路而下1132連結龍泉路主線看龍泉溪壺穴,往前1km為普安堂上大暖尖岔路,走馬路日曬感十足步履蹣跚。






我走到3km前經福宮上去向土地爺請安,此刻已經渴到不行頭昏腦漲,續行龍泉路遇到一位熱心騎士讓我搭便車,就這樣幸運1224回抵得安宮趕緊去喝水。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