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路/丹娜絲襲台,七七八八有趣數字。
今天是甚麼日子不重要,重要是丹娜絲是120年來第一次由嘉義登陸颱風,這對嘉義人應該很有感,北北基沒放假讓不少人哀八哭母!
如以歷史面而言,今天是盧溝橋七七事變88周年紀念日,這個數字組合實太妙了,兩邊中國人情緒也各有異。
對岸一直掌控對日抗戰主角身份,台灣在轉變政情後就一直想要拋開這個包袱,當年那個中華民國所存在老人也大都走了。
這次我用輕鬆視角來聊聊這個故事,首先是88年前暗夜開槍那兩位男人,中華民國是吉星文,日本則為一木清直。
當時情境是~日軍說:一位日本兵失聯因而要中國守軍撤出以便他們進城搜尋,這種說法如果他不是蠢蛋那便是太狂妄自大了。
吉星文當時是中國第29軍第37師219團團長,一木清直則為日軍河邊旅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8中隊少佐大隊長。
這兩個引發中日8年戰役開端關鍵人物,從此也開啟了一路征戰並立下不少戰功,吉星文歷經抗日後於國共內戰徐蚌會戰頭部中彈受傷。
大陸失守他從福建撤退台灣於1957年以中將擔任金防部副司令,隔年823砲戰引爆在翠谷水上餐廳被炮彈擊中重傷,隔日以50歲年齡不治身亡並追晉二級上將。
至於一木清直從中國戰場移至太平洋戰場,他在1941年升上大佐擔任日本第七師團步兵第14旅第28聯隊長。
1942年8月陸軍第17司令官百武中將調派一木清直部隊支援瓜島戰役迎戰美軍,他以第一梯次精銳旭日一木支隊在8月18日登島。
不過因情資錯誤以及輕敵下對抗由亞歷山大.范德格里夫特少將指揮精銳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第一團。
最終一木清直旭日一木支隊精銳只有15人被俘其餘被殲滅,他也在1942年8月21日以49歲年齡切腹自殺並追晉少將。
七七事變中主角盧溝橋創建於金大定29年(1189),明昌三年(1192)完工,至今已有833年歷史古石橋。
盧溝橋原名叫做廣利橋,因位於蘆溝河上所以另名盧溝橋,西方稱它為馬可波羅橋,就是因為13世紀時馬可.波羅遊記中曾記錄這座橋。
我對盧溝橋認識是從小學老師曾說過~"盧溝橋上獅子數不清"這句話,在那之前我明白也只有"天上星星數不清"這個詞。
盧溝橋上石獅子精確數量至今成謎,對岸曾在整修時由施工人員計算大概算出至少480隻石獅子,近來算法是498隻或501隻左右。
乾隆皇帝在乾隆16年御書"盧溝曉月"而衍生為燕京八景之一,1961年起這座橋就被中國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景點。
七七八八這數字組合以今天來解讀和水有關,除了台灣有丹娜絲風災外,美國德州也淹水造成至少88死亡,這其中有不少是小孩。
不寧靜日子裡總有意外事情發生,這心裡頭也就七上八下心情,縱使日子難過還是要過,大家就開心點.....。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