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路/新店第一高山~獅仔頭山觀賞金毛杜鵑,獅仔頭山隘勇線古戰場。
連雨幾天後今天雨歇一時想不出要爬哪座山,通常這個季節我會想到獅仔頭山金毛杜鵑,這一路由新潭路一路來到獅仔頭山登山口。
登山口位於新潭路三段/平廣路二段連結點,就在北山龍山寺後面道路高點,這一路上有五隻狗突襲,放狗農家還真是...。
0808走上木棧道後精神就來了,起因是這裡有夠冷而且風大,手機上溫度顯示11度但我覺得更冷,鼻涕都快流出來了。
獅仔頭山這段木棧道我很喜歡,連結枕木步道看到左邊有些鐵管支柱和兩個鐵製箱子不知道要幹什?
今天我穿得很少冷得直發抖,不過我爬山一向薄衣就是要訓練自己能耐,0830爬上觀獅坪看到金毛杜鵑開了。
觀獅坪是獅仔頭山第一處金毛杜鵑觀賞點,雖然大部分還沒開但有株特別繁花興盛,這讓我想起早期就是這般景況。
左邊下廣欣福德宮山路有人理出,不過我前兩次探勘卻只能走到一半就看到掩草難以通過,卻意外發現大峭壁景觀。
上崖梯這塊原民臉孔峭岩是日本人傑作,崖梯有幾個連節木塊腐朽或掉落,因潮濕爬起來有滑感就抓繩比較方便爬。
崖梯上有半徑視野尤以東獅仔頭山連峰最為清楚,下面那株金毛杜鵑花開很顯眼,續兩小段崖梯上觀景台看景。
轉岩徑而上沿途有稀稀落落金毛杜鵑花開,百年大樟樹記錄一段獅仔頭山伐樟製腦盛況,也因此開闢了這條獅仔頭山隘勇線。
登上獅仔頭山前峰為獅仔頭山最高峰,山高869m視野面卻只有小缺口,稜線下來就進入古戰場遺址範圍。
我先上858m獅仔頭山基點峰看一等三角點基石,路途上經過古井和戰壕遺跡點,古井在下面我懶得下去。
獅仔頭山基點後以前曾設有觀景台可看景,早期更有望高寮設施,我年輕時還有人在山頂築寮修行。
今天從登山口上頂用了50分,上來這裡身子暖了不冷了,0913折回前岔後走下獅仔頭山防蕃古碑遺址點。
這段路是賞金毛杜鵑第二處景點但開花不多,獅仔頭山防蕃古碑立於明治36年8月20日,碑額為台灣總督府警視總長正五位大島久滿次所篆。
內文為深坑廳長從六位勳六等丹野英清撰並書,獅仔頭山隘勇線於明治36年2月1日施工並於7月20日完工全長約23.5km。
碑文紀錄當年由深坑廳警務課長永田綱明、景尾支廳長雨田勇之進率領287位警務、隘勇等人員護衛開闢獅仔頭山隘勇線。
這些人或傷、或病、或戰死異鄉野山之中,就是為了擷取獅仔頭山廣大樟腦利益,這是被殖民國家悲哀也是山野浩劫!
我走竹坑山路徑看金毛杜鵑花況如何,這段路早年是金毛杜鵑最多地方,後來因為沒整理金毛杜鵑勝景不再。
今天走來也是稀稀落落大多還沒綻放,不過有觀察到不久就會開了,0931折回續往石寮前進,這段路有柳杉森林。
九芎旁溪流水量比往常多,上來石寮遺址因有整理過已看不出古貌,這裡應該是隘勇監督所遺址。
側邊腰路緩緩而上到獅仔頭山基點岔路後轉下坡路,這一路下來土匪洞也爬上洞頂看景,從這可看出101視野面。
土匪洞讓我想起陳秋菊和翁景新這兩位抗日軍領袖,翁景新率領親族約千人義勇軍在大厝坑翁家厝抗日。
後來翁家"36房大厝間"被日軍砲擊而毀,他和次子翁國材逃到土匪洞躲藏後被日警用煙燻而死,兩人被砍頭後懸掛鳶山示眾。
土匪洞這裡也是連結小土匪洞和觀音佛祖洞岔路,稜線而下可展望大丘田山視野面,我在粽串尖岔口看一顆華城基點。
後從獅尾格坪停車場下來連結觀獅坪山腰古道入口,1008由古道往上走經過一間廢棄廁所,這間當年開放時曾有五星級名號。
古道後在岔路點轉左去看青礐池大概有5個池,這是採大菁葉後經浸泡、發酵、打藍、水解、沉澱後製成藍靛。
1012開始走回程上山路,這段路以前曾設有木棧道後來拆除,沿途仍可見棧道架設支柱地基遺跡。
一路往上觀察地形和生態景觀,森林內有岩塊形成景觀、也有山徑內竄出溪水情景,回腰路後起伏看大丘田山視野面。
路途中有岩瀑景觀,經落石區段後1042回觀獅坪,1053走回登山口停車點,這一趟行旅使用了2小時45分鐘。
留言
張貼留言